close

「瑞士住遊」約50篇,每周二在陳雨禾FB與痞客邦刊出,敬請指教。若反應不錯,將集結成冊,送給很晚還在街頭賣物的阿公阿嬤去賣。

永遠懷念蔣經國李登輝敬題.jpg

烏契港的弦月見風板2.jpg

奧會博物館.jpg

聖火.jpg

漂亮的烏契港(東).jpg

永遠懷念蔣經國李登輝敬題.jpg

遊記--讀書研究文化市 奧林匹克運動都 洛桑1/3

曾經,潺潺流水的夫隆河谷(Flon valley),在籠罩著薄霧的森林,西班牙裔的加利西亞(Galician)少年,領著他的巴斯克(Basque)羊群,品嘗芳香的青草;吹著口哨呼叫他的牧羊犬,遊牧於洛桑(Lausanne)與Prilly(洛桑西方的自治區小鎮)之間、豐裕的夫隆河谷草地。漸漸的,河水乾枯青草不再、蔓草叢生於小木屋的周圍,在瓦斯工廠、屠宰場、溜冰場設立之前,此地淪為倉庫和一個小木工場,最終,只剩上遊的加利西亞橋(Pont du Galicien)。此地區稱為Malley。

古都文化多元融合  古羅馬銳變新瑞士

加利西亞少年的故事留傳幾個世紀,但藝術意涵很高的加利西亞橋,不足以說明洛桑人的精神:承襲祖先高盧羅馬人(Gatto-Roman)多元包容的血統,洛桑人不僅崇拜希臘羅馬(Greek-Roman)的神殿,在湖邊也恭奉著埃及女神Isis。洛桑處於歐洲中心的十字路口,四小時之內就可抵達法國巴黎義大利米蘭:人來人往,自古有戰爭、改革運動、貧窮,約有1800個族群絡繹不絕的過客,有些人選擇留在這個適合騷動的庇護所。幾個世紀以來,向南的洛桑,不只是地形全面向著南方的日內瓦湖傾斜,自古就一直擁有的繁榮商業和交通,也吸納來自南方各地的物產:從巴爾幹半島亞洲拉丁美洲非洲;不變地、和諧地、徹底地包容著多元文化、語言和宗教。這種民胞物與的胸懷,正符合奧林匹克運動精神,所以值得奧林匹克總部與博物館在此落腳。

洛桑位於日內瓦湖畔北岸的丘陵上,地理上在瑞士釀酒區的中心位置;往東綿延30公里到西庸古堡的拉沃梯田,是世界最古老的葡萄園,2007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。從人口統計與都市發展而言,他是瑞士第四大城,是一座人文薈萃的城市、沃州政府所在地;有洛桑大學、國際學校、旅館學校、舞蹈學校等,洛桑管理學院更是世界一流的著名學府與研究機構,其論點常被廣泛的引用與採行。洛桑是適合研究、讀書和運動的城市。

洛桑印象  丘陵城市  像饅頭隨意堆疊

觀光路線大致可分為三區:北方高丘上以大教堂為主,是本市發源地的舊市區;國鐵車站周遭、夫隆地區(Flon district、Malley),是都市更新後有較多新式建築的商業區;南方湖畔烏契港(Ouchy)地區,經由船隻與日內瓦湖畔各城市來往,繁榮的商業活動,富商別墅、遊艇遊輪、小帆船,舉目皆是。由海拔370公尺的湖邊,延向北方標高870公尺的丘陵,並不是乖乖的一路斜坡而上,而是幾個高低起伏的小山丘、越往北越高,像饅頭般不規則的堆疊。

我們從日內瓦驅車前往洛桑,約40分鐘抵達。先在歌德式的聖法蘭沙教堂附近,探訪了幾處可能需要洽公的場所。此間街道猶如日內瓦舊市區而更甚之,在饅頭間上坡下坡,逛街如同爬山。主幹線的天空佈滿電車線,舉目只見二節車廂的小電車,未見如日內瓦的六、七節的長電車,想必是因街道狹小,長電車無法靈巧輪轉。街道彎曲交錯、房舍顏色豐富,高約三、四層,很多是華麗的巴洛克建築,畸零地很多,植栽綠意盎然迎風搖曳。

玲瓏有緻臨湖線  烏契港區見風板  五環大旗訴奧運

洛桑全面向日內瓦湖展開,因為凹凸的丘陵伸入湖面,臨水線也就彎彎曲曲玲瓏有緻,有別於日內瓦筆直氣派的白朗峰湖岸大道。烏契港地標 - 新月型的見風板,立在湖中的防波提上。湖彎碼頭停泊著竿竿小帆船(帆收起來了),小船碼頭船家競相招攬遊客。遠處湖面上,帆船與快艇交會處,驚起群鷗齊飛;近處湖面上,腳踏小船悠遊著,與白天鵝、鴛鴨共享夏日午後的溫暖陽光。有白人家庭,任由小孩從船上跳入湖中游泳,或從船上架設的滑梯,直接溜入水中。兩人情侶船,穿著泳衣(當然是比基尼)曬恩愛,時有精彩演出。我家人只敢坐於船玄、脫鞋戲水,一小時下來,也滿面通紅、兩腿滾燙、頭暈眼花。

回眸岸上,綠蔭深處,點綴著紅瓦各色牆壁的別墅,處處飄揚著白十字國旗與沃州邦旗。岸邊停靠著一艘白色大遊輪,外圍有一灣石堤隨側,湖鷗列隊其上,如捍衛的士兵。船頭掛著奧林匹克的五聯環大旗,船中插著兩枝五聯環小旗,船艙甲板圍繞著一圈英國米字旗,顯示倫敦奧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,船家說京奧期間,掛著中國的五星旗。這艘遊輪是奧林匹克博物館的展場之一,因正館整修中,只開放船場。

2013年奧林匹克博物館整修後重新開幕,聖誕假期我們欣然登上110級台階。1894年國際奧委會(IOC,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)成立。1915年總部落戶洛桑,主席皮埃爾·德·顧拜旦(Pierre de Coubertin)男爵提議建造奧林匹克博物館,期許,奧林匹克博物館不僅將成為現代奧運的歷史遺產,也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具體表現。19936月23胡安·安東尼奧·薩馬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實現了,奧林匹克博物館融合體育、藝術和文化的哲學觀念。開館以來,已經迎接了超過260萬名遊客。洛桑是世界唯一可自由懸掛五聯環旗的都市,又稱奧林匹克之都。

博物館在岸上奧林匹克公園中,以希臘風的白色圓柱及聖火為前庭的白色建築,台階兩側的雕像以各式運動為主題,大門前橫著撐竿跳高的記錄,聖火後方立著「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- 顧拜旦」的全身雕像,基座五聯環旗雕刻兩邊,分別以法文和英文寫著「奧林匹克之火,照耀全世界」。

我們趕在開館一個月內免費取票入館,先上樓到頂層再逐層往下參觀。一樓牆上貼著刻有贊助企業與個人的石板,在很明顯的地方看到「永遠懷念蔣經國  李登輝敬題」。我國奧會旗幟排掛在瑞士敘利亞後面(可能是S和T的關係);選手簽名「台灣(TPE)」刻在玻璃上。館內展項豐富、富有生機:奧會會館縮影展示區,大陸京運的水立方和鳥巢,很耀眼;獎牌展示區,2008 Beijing金銀銅牌,很中國;勝利紀念品區,跳高紀念品像女神;馬拉松紀念品很奮進。寬螢幕動態放映歷屆奧運剪影,字幕與耳機齊備,主辦國領導人宣布大會開始,影片壓軸是京奧開幕式,射箭點火全場屏息,煙火滿天觀眾驚艷。奧會博物館現代化的視聽設備,和藉助電腦的展示技術,身在其中感覺很興奮,好像健康許多、年輕許多,一掃平常參觀靜態博物館的沉悶。

arrow
arrow

    陳雨禾的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