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教堂廣場.jpg

凸窗.jpg

特殊的凸窗.jpg

聖加侖大教堂.jpg

圖書館大廳.jpg

「瑞士住遊」約50篇,每周二刊出,若反應不錯,將集結成冊,送給很晚還在街頭賣物的阿公阿嬤去賣。

 

遊記—學問之城聖加侖

瑞士國鐵推出一日旅遊票49fr約等於1600元台幣,不限里程,我們選擇到最遠的東北聖加侖。清晨7點就從位處西南的日內瓦出發,到目的地已過12點。經過高山隧道、山光水色、田園牧場、都市高樓與小鎮風光,斜跨整個瑞士國境。靜坐車廂凝望錦繡山河,也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。

聖加侖(St.Gallen)位在瑞士奧地利德國列支敦士登公國交界處,臨德瑞共有的博登湖(Lake Bodensee或 Lake Constance)南岸。

相傳,公元612愛爾蘭傳教士加盧斯(Gallus)從湖邊漫步上湖谷高地,不小心跌落灌木叢裡,他相信這是上帝的意旨,所以就在這谷地落腳傳教,漸漸居民聚集形成聚落,發展成現在的大都市。可見聖加侖的地名(St.Gallen聖加盧斯(St.Gallus)的淵源。在廣場的噴泉池中央豎立有他的雕像。

經過幾世紀的演進,本地區以種植亞麻、棉花蓬勃了商業貿易,後來建立了刺繡、蕾絲等工業。如今聖加侖不但是東部瑞士的文化、教育、經濟和服務的中心,而且以書本和紡織聞名全世界。是一座以經濟學科爲主的大學城,擁有很多劇場和博物館,亦提供精彩的文化活動。

博登湖沿岸可看到歐洲最大的瀑布、幾個中世紀的古城堡,是觀光勝地。限於時間,我們以拜訪舊城為主要目的地。

舊城區迷人、禁止汽車駛入,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造型各異色彩繽紛的多邊形外凸窗戶,它們是中世紀富裕的象徵,比台灣的氣密窗更加藝術化。區內百貨公司、電影院、商店人潮熙來攘往。街面露天咖啡桌椅高朋滿座,飄著香氣與歡愉。

我們先去參觀紡織博物館。旋梯上樓豁見整面藝術牆的黃色澆花水筒,管理員說是取其植棉織衣、不忘本之意。館內陳列古老紡織機具。大幅繡品有孔雀、蝴蝶、小貓小狗、花木等動植物,也有東方龍的意象繡品。一間展廳以布料繪成藝術圖案貼滿三面牆,中央展示台則站立著各式、各時代衣著的人型模特兒。

舊市區呈環狀,以修道院為觀光中心。修道院由傳教士Otmar建於公元719年,並附設圖書館,從747年起開始奉行「本篤教規」,要求信徒研讀書籍進行潛修,於是圖書館益形重要。在歐洲經濟的黃金年代(第9~11世紀),修道院發展成當時西歐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與科學中心。

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築大教堂,建於1755~1767年,有二座高聳的鐘樓夾著一座較矮的門樓,大門緊閉,遊客從側門入內參觀。教堂內部讓人讚嘆不已,天井繪滿美麗的濕壁畫,純白的樑柱上有淡綠寶石色花卉圖案,牆上聖者雕像、壁畫、彩繪玻璃窗等。教友排排座椅的前頭是佈道講台,後頭是管風琴設備,氛圍肅穆慈祥。

舉世聞名的、歷史的修道院圖書館,在教堂旁側的另棟建築中,富麗堂皇的洛可可風格廳堂。藏書可溯自8世紀以來的獨家收藏,共有約十七萬,包括一部分已歷經千年的手抄本、早年的印刷,是歐洲最大手抄本中心。

於1758~1767年完成的圖書館大廳是後期巴洛克建築傑作,集室內裝修之精華,華麗雕刻與溼壁畫的天井、優美曲線的木雕書架,由濃淡顏色木材組合的地板,踩在上面略有聲響,被認為是當時世界最美的圖書館。入內參觀必須換穿拖鞋。大廳陳列特選展示品,開放遊客參觀;只有提供學者及研究者的借書服務。大廳西側的地上展示18世紀重建時、所拆下的830~837年修道院的石塊。

整個修道院區因著大教堂和圖書館之故,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産。修道院管理局於1803年設立,目前屬於教會和聖加侖州政府所共有。

由於保護古蹟門窗緊閉、空氣很不流通,我幾乎感到窒息,趕快退出到走道休息,故未及細看有點可惜。不期而遇到修道院附設的咖啡座,趕緊坐下來點了一杯熱茶,如獲至寶。

準備去洗手間抹把臉以振作精神。有一位老婆婆獨自推著三輪扶椅,就是打不開洗手間的外門,我女兒幫她開門並扶她進入殘障廁間,我和另二位用畢普通間,老婆婆還沒出來,再等五分鐘仍然沒有動靜,我覺得不對勁就敲門問是否需要幫助,她才開門出來,果然無法穿好褲子,女兒幫她把包大人及內衣長褲整理穿好,老婆婆就獨自堅強地回去了,不見親友相伴。人口老化問題似乎是世界的趨勢。

在環狀建築群轉來轉去有點像走迷宮,我們誤打誤撞出到廣場,別有天地、豁然開朗,如見樹之後見到林,看到建築物外觀之美,精神也為之一振。取景照相後,回到環狀街道的入口,又看到彩繪外凸窗戶和聖加盧斯的雕像。

arrow
arrow

    陳雨禾的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