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加壓桶.jpg 

守望塔2.jpg 

乳酪火鍋.jpg 

乳酪康乃馨花.jpg 

乳酪餅35公斤.jpg 

乳酪儲藏室.jpg 

格魯耶爾城堡.jpg 

製乳酪桶.jpg 

銀鶴.jpg 

遊記:乳酪故鄉--格魯耶爾(Gruyère)之旅

Tête de Moine是一種直徑約15公分厚約8公分圓餅形的半硬乳酪,用特製的圓盤和刮刀轉圈,會刮出一朵康乃馨形狀的乳酪花,可用以做裝飾或夾在麵包裡食用。已經有八世紀的歷史,是Abbey of Bellelay地區的傳教士所發明,故又稱僧侶乳酪。

另一種乳酪火鍋,是瑞士的傳統美食:切碎的特製乳酪,放在特製的油燈小火鍋裡,加白酒熔化,撕一小塊法國麵包沾乳酪漿吃。尤其特別香的鍋巴,店家會幫客人刮下來享用,這種獨特乳酪原產地是格魯耶爾(Gruyère),所以稱之為格魯耶爾乳酪(Gruyère cheese),現在已傳播到許多地方,故以Gruyère AOC產地別區分。

有一種法語叫gruyère的鶴鳥,每年二次的來回遷徙,從北歐飛到北非,都會在這個中繼站留下肥料,最多時達到3萬多隻。海拔746公尺的盆地,圍繞著不是聳山峻嶺的山巒,肥沃的土地滋長著各種芳香的青草(聞香室展示有十多種歐洲香草),牛隻放牧於青草花香間,乳汁也帶著各種芳香。

火車站是一間不起眼的平房,只有一對鐵軌,對面就是示範的乳酪之家(La Maison Du Gruyère),幾乎所有遊客都會先去參觀。溫煦的陽光、山巔的白雪、寬闊的平原覆蓋著殘雪,讓人心曠神怡。

購票參觀附送三片不同月數的乳酪,口感真的不同。有四個直徑約四公尺的自動攪拌圓槽,三個空槽閃著紅銅色的亮光;只有一個裝滿待處理的牛乳,師傅掛上的三大片攪拌鋼條板不斷旋轉,隔幾分鐘就去調整溫度;兩排加壓硬化的模型圓桶,滴著乳清,乳清用以製作Serac軟乳酪(常用於早餐三明治的四方形薄片),剩渣用以餵豬。製作一個直徑45公分35公斤重的圓餅狀乳酪,要使用400多公升的鮮奶、經加壓從300公斤上升至900公斤需要16小時、泡在20%的鹽湯需要20小時。儲藏發酵室挑高約8公尺,鐵架一排排一格格,乳酪圓餅必需用機器上下換位子。

格魯耶爾城堡(Gruyère Castle)位在盆地中央的山丘上,由一條石子泥巴路曲折緩坡而上,路經格魯耶爾學院:木造校舍,第一眼驚以為來到日本京都。登上山丘,沃野平疇一目瞭然,山下紅瓦白牆屋舍玲瓏散置,盆地四周山巒歷歷在目,遠處格魯耶爾山巔有一小屋,猜想是滑雪的纜車站。

這個山丘上的中世紀小鎮,呈不規則的長型,緩坡盡頭鎮守著一座堅固的城堡。只有一條長約500公尺的主街,兩邊商店緊鄰;路中有一處噴泉,供遊客洗手飲水,這是瑞士的標準配置,到處可見;在一家商店的轉角,看到一個封閉的木門,門前有一條木椅,似曾在我外婆彰化老厝相識;鎮中心有兩家博物館,一家門外站著銅雕、銀雕的藝術女體,雙峯高聳還插上30公分的天線,很難理解;順手拿了一張有佛頭的折頁,很熟悉,寫著西藏博物館(TIBET Museum),佛教藝術,展示Alain Bordier先生對喜瑪拉雅藝術的30年熱情。

國王破產  鶴鳥旗幟訴團結

格魯耶爾城堡以前是伯爵的寢宮,堅固紮實,舊城牆厚達5公尺,後來改採文藝復興風格,減薄了新城牆的厚度,是北阿爾卑斯山引進拉丁風的首例。有兩座分離的圓形樓,之間大致呈長方形,庭院青草碧綠、花壇瑰麗。室內保留相當完整,歷代傢俱、圖像、藝品羅列,可一窺600年的輝煌與奢華。教堂在山坡的下方,是全鎮的信仰中心。

格魯耶爾現在隸屬佛立堡州(Fribourg)。以前是格魯耶爾伯爵的領地,歷經20位君主,公元900~1554年,是法國薩沃伊(Savoy)王朝的一支,極盛時,格魯耶爾伯爵和法國國王平起平坐。由於年幼男丁繼承、不善經營,向其他伯爵借貸,導致債主侵門踏戶,Michael伯爵家族被掃地出門。

沿途看到一種鮮紅色的旗子,用咖啡色線條彩繪出一隻銀白鳥,羽翼高翹、腳像火雞爪、頭頸嘴像鴨子,說明書上說是鶴(Gruyère, Crane),貌似兇猛,毫無東方鶴的仙氣。此旗是這個王國的徽章,繡在軍士的外套手臂,也以此旗領軍;雖然國家亡了,子民還是團結在這鶴鳥的羽蔭下,所以入侵的佛立堡君主,特賜他們有充分的自由。

正門另有一條石子水泥直路,可陡斜下山,有剎車不及之感。石頭拱門上有皇家圖騰,門外長方形的玄關約300坪,木製守望塔架在石頭厚城牆之上,可眺望來客的動向,長滿青苔的木欄與石牆,訴說其久遠的故事。
arrow
arrow

    陳雨禾的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